广州菱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欧姆龙,三菱,安川,Pro-face
首页 > 行业资讯 > 2025伺服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规模、竞争格局分析

2025伺服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规模、竞争格局分析

发布日期:2025/1/8     来源:中研网

伺服系统是高端制造中的必要控制设备,决定了自动化机械的精度、控制速度和稳定性,大规模的伺服普及将是未来工业控制的特征之一。

伺服系统广泛运用于自动化系统中,其下游包括机床、纺织机械、包装机械、电子制造行业等等。伺服系统是一种自动化运动控制装置,主要用于精确地实现对机械部件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进行控制。它决定了自动化机械的精度、控制速度和稳定性,因此说是工业自动化设备的核心。通常伺服系统主要包括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以及编码器。

当前我国中低端伺服系统已经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但高端伺服系统尚未形成商品化和批量生产能力,国内对精密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随着扶持政策对机器人产业的推进,以及国产伺服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伺服系统进口替代的步伐将加快。

随着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升温,工业自动化趋势愈演愈烈,而作为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我国及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引擎的刺激,全球伺服系统行业将迎来更大发展。

一、市场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伺服系统(Servo System)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精密制造和柔性制造的核心技术,属于高端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近年来,中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5-2030年伺服系统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2021年中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121.97亿元,同比增长8.42%;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271亿元;2023年初步估计超过300亿元。预计到2027年,中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650亿元人民币左右,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2%。同时,预计到2029年,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年复合增速约为11.1%。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伺服控制市场规模在2024年超过150亿美元,并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220亿美元。

市场结构:我国伺服系统市场主要分为日韩品牌、欧美品牌和国产品牌三大阵营。外资品牌如西门子、松下、安川电机和三菱等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国内品牌如汇川技术、台达、禾川科技、信捷电气等通过快速的技术迭代和成本优势,在中低端市场迅速扩张,并逐步向高端市场渗透。同时,伺服系统市场还可划分为通用伺服系统和专用伺服系统。其中,通用伺服市场规模占比约为80%,专用伺服市场规模约为20%。在通用伺服系统市场,外资品牌仍占据主要市场,但国内厂商如汇川技术的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已达到国产品牌第一。在专用伺服系统市场,由于价格及服务优势,国产厂商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如汇川技术、北京超同步等国产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国产化进程:我国伺服系统起步晚,处于成长期。虽然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国内厂商在整体性能、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但近年来国产化进程加速。国内厂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不断加强伺服系统相关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国产伺服系统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通用伺服国产化率逐年攀升,2021年行业国产化率达到23.57%,2022年前三季度提升至30.51%。

二、市场前景

伺服系统作为工业自动化市场的核心领域,市场需求旺盛。伺服系统下游应用涵盖多个领域,包括纺织、电子、机器人、医疗、光伏、锂电和汽车制造等。其中,电子制造设备、电池制造设备、工业机器人、包装机械和光伏设备的应用占比较高。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推进,伺服系统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在高端制造和自动化领域。

国家政策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伺服系统行业的全面升级。政府将继续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同时,政府还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等工作,为伺服系统产业发展创造更加公平、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市场环境

技术环境:伺服系统技术不断进步,芯片运算能力、编码器技术、电机控制算法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这些技术进步提升了伺服系统的性能,使其能够满足更复杂、更精密的控制需求。智能化、网络化是当前伺服系统发展的核心趋势。

通过采用先进控制算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伺服系统能够实现自我优化和自适应控制,提高生产灵活性和运营效率。同时,伺服系统的集成化与模块化设计有助于简化机械设计和安装过程,降低系统复杂性和成本。

经济环境: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制造业向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转型的趋势明显。这为伺服系统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伺服系统市场需求尤为旺盛。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造业对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伺服系统作为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四、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国产伺服系统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市场认可度的提高,国内品牌将在更多领域取代外资品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市场竞争的加剧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高端化趋势明显:未来,伺服系统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并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国内企业除了在产品性能和价格上进行竞争外,更加重视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部分企业还将通过参与或主导行业标准的制定,提升自身市场影响力。

应用场景拓展:随着产业升级,设备加工精度的要求提升,有望为伺服系统产品创造市场成长空间。此外,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伺服系统将实现更智能化、网络化的应用。这将为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提供更加精准的控制和驱动,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综上,伺服系统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市场环境有利,发展趋势积极。国内厂商应抓住机遇,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销售热线

销售微信